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信息正文
大千讲坛70:彭志强杜甫,其实是一个记者
 
信息来源:内江市图书馆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18-01-26【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1月19日,大千讲坛第70期在内江市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邀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成都商报文体新闻部主任彭志强作《杜甫,其实是一个记者》专题讲座,内江市文化馆、市川剧团等文化艺术界人士、读者、网友、市民100多人出席。
    彭志强,1977年生于四川南充。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火车·旅伴》杂志专栏作家、成都市锦江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评委、成都商报文体新闻部主任、《诗歌集结号》创始人。著有成都文博地理诗歌三部曲《金沙物语》、《草堂物语》、《武侯物语》,被誉为“文物诗人”。
     2012年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各类媒体尤其是新媒体以五花八门的方式开展纪念。彭志强颇有感触,开始系统研究与杜甫有关的各种文献书籍,并于2015年春天,从成都杜甫草堂出发,历时两年,横跨十省,万里追寻诗圣杜甫从生到死的踪迹,行走考察杜甫一生留下的八十一处遗迹,包括博物馆、纪念馆、杜公祠、杜甫墓等,成为中国系统性行走考察研究杜甫踪迹第一人。作者所到之处以当代文化记者(诗人)与唐朝诗人隔空对话,化为诗句,借古抚今,创作出版中国首部杜甫踪迹史诗歌传记《秋风破》,给杜甫立传,向诗圣致敬。
   彭志强在介绍了行走考察研究杜甫的经历之后,以致敬杜甫、我看杜甫、诗作分享为题,分三部分进行讲述。彭志强阅读、研究了大量杜甫的史料和几乎全部诗作,他说,“他(杜甫)的诗歌是历史的镜子,一面新闻的镜子。亚里士多德说,诗歌比历史更真实。”。杜甫有很多诗作记录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态,成为我们今天研究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历史的珍贵资料,比如《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别”等等,以现在的角度来看,他无疑是一位了不起的新闻记者。
   分析研究杜甫的诗作,彭志强说,杜甫是一个新闻记者、是一个贤夫良父、是一个性情中人。“写我的杜甫,写我的草堂,写我看到的所有杜甫遗迹,就是写一个当代记者和唐朝记者的心灵对话和生活碰撞。《秋风破》中的九九八十一首气韵连贯的新诗,每一首诗都能找到杜甫的烙印,贯穿着杜甫的生与死、爱与恨、笑与哭。”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的不少诗句如今已经成为千年之后天府之国的成都不可多得的活广告。而《客至》和《宾至》两首诗,将亲朋好友视为客,将达官显贵“奉”为宾,两种不同的态度,泾渭分明,高下立判。一首《江村》,则将杜甫清贫却亲情浓浓的居家生活显露无遗。
     彭志强还分享了李佳明、黄晓明、聂远、欧阳奋强等名人朗诵的《秋风破》诗作。一些听众表示,通过彭志强的讲述,我们对一代诗圣杜甫有了更多、更文学化、更生活化的了解,让一千多年前的杜甫形象在我们的心目中鲜活起来了。大家纷纷与彭志强互动探讨,不少诗歌爱好者请彭志强签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