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信息正文
举办大千讲坛46:《考古学视野下的四川新石器文化》讲座通知
 
信息来源:内江市图书馆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16-01-18【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四川地形多样,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四川古代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最近几十年来四川考古紧紧围绕古人类、文明起源、区系类型、文化谱系、地区性文化特征,在古人类与石器时代文化的探索,巴蜀先秦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初步构建,秦汉及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墓葬特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期大千讲坛有幸特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智彬先生作《考古学视野下的四川新石器文化》专题讲座,为大家揭开考古学的神秘面纱。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讲座主题:考古学视野下的四川新石器文化
二、主 讲 人:孙智彬
三、时  间:2016年1月28日下午3:00—5:00
四、地  点:内江市图书馆五楼学术报告厅
欢迎各位读者光临。
 
主办单位:                    
中共内江市委宣传部  内江市文广新局  内江市社科联
承办单位:
内江市图书馆 内江市图书馆学会 内江市科协 大千在线网站
 
 
 
 
    
 
孙智彬,男,196211月生。四川内江市人,汉族。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就读于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分配到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5年11月至今,任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所。1987年任助理馆员,1993年任馆员,1998年任副研究馆员,2005年任研究馆员。1989年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副队长,主持考古队的日常工作,1998年任考古队副队长兼第一研究室主任,2002年任田野考古一队队长,2005年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兼田野考古一队队长。2008年任考古研究所所长。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30余年来,一直从事田野考古与研究工作,参加和主持的大、中、小型田野考古调查、试掘和发掘与研究达数十项,主要有:主持彭水水电站水库淹没区和丰都县三峡工程淹没区地下文物调查;主持阆中坪上遗址、通江擂鼓寨遗址、广汉二龙岗墓地、广汉罗家包墓地、忠县中坝遗址的发掘与研究等。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开创性地开展了盐业考古、环境考古等方面的工作。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项目“长江三峡地区全新世典型遗址与自然沉积剖面的环境考古研究” (2004-2008年)首席考古专家、任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项目“古代盐业的创造与发明”专项试点研究“早期盐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子课题—“中坝遗址盐业考古研究” (2007—2009年)项目负责人。受单位委派或国外大学邀请,赴日本、美国、加拿大、越南、德国、埃及和土耳其等国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
研究领域以四川盆地新石器时代考古和巴、蜀文化研究为重点,以综合研究为方向,撰写和发表的简报、报告、论文与专著达数十篇,其中主要有:《新都战国木椁墓文化因素剖析》,《三星堆遗址性质补证》,《四川黔江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及打制石器》,《通江擂鼓寨遗址试掘报告》,《丰都县三峡工程淹没区地下文物调查报告》,《忠县中坝遗址发掘获重大成果》,《重庆库区五千年历史的缩影—忠县中坝遗址》,《中坝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初论》,《中坝遗址夏商陶器初论》,《长江三峡早期井盐开发的初步探讨》,《忠县中坝遗址II区发掘年报》,《渝东峡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概论》,《中坝文化与宝墩文化辨》,《论中坝遗址与老关庙遗址下层与梢棚嘴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间关系》,《忠县中坝遗址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中坝遗址的盐业考古研究》,《三星堆文化峡江类型刍议》、《中坝遗址的性质与环境关系研究》、《重庆市忠县中坝制盐遗址的发现及相关研究》、《广汉二龙岗》、《忠县中坝》等。
1994年和1998年因参加的三峡工程淹没区考古调查和主持的中坝遗址发掘所获的重要成果,两次获评国家文物局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因在三峡工程淹没区文物保护抢救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和所取得重大成果,被重庆市政府评为“重庆市三峡库区工作文物保护先进个人”。入选了《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四川高级专家辞典》、“四川省文物局专家信息库”、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高层次科技人才信息库”等。2015年获评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