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信息正文
大千讲坛克服疫情影响成功线上直播三期
 
信息来源:内江市图书馆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22-12-05【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由于疫情影响,大千讲坛已经几个月没有举办了,不少听众希望承办单位能够想办法继续举行,承办单位内江市图书馆和大千在线经过充分准备,以网上直播的方式,于11月22日、12月1日和12月2日连续举办了三期大千讲坛,受到听众欢迎,在线收看的听众近万人。

  
 

     11月22日,大千讲坛第108期,邀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向思宇作《觉醒的土地》专题讲座。

 

    向思宇,曾用笔名向剑波,资阳市安岳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先后在《散文》《小说家》《报告文学》《时代报告》《时代文学》《黄河文学》《四川文学》《青年作家》《北京文学》《中国作家》《小说月报·原创版》《南方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两百多万字。有作品被《新华文摘》转载,《中外书摘》《特别关注》节选,入选《中国最新文学作品排行榜》(2005-2006)、《2009中国报告文学年选》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粹》(翻译成蒙、藏、维、哈、朝五种文字)等。《筑巢》获新世纪第五届《北京文学》奖。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太阳照常升起》《中国西南乡村教师》《中国甜城兴衰记》《废墟上的“小太阳”》,中短篇报告文学集《太阳祭》5部。长篇报告文学《影子银行》入选2017年中国作协重点作品篇目扶持;长篇《觉醒的土地》入选2022年中国作协重点作品篇目扶持。

  土壤是农业的基础,面对环境污染和石漠化的严重威胁,中国农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向思宇在《觉醒的土地》专题讲座中,给听众讲述了几个巴蜀生态小农改良土壤的故事。他们是推广生态农业的生态小农,从救自己救家人的原点出发,用传统农耕方式种植健康作物,实现保护家园和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的宏愿。这些人的觉醒,正在催生着土地的觉醒,以此影响和带动着更多人的参与,逐步实现中国农业环境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

  
 

     12月1日,大千讲坛第109期,邀请国家一级编剧、内江市作家协会主席黎威作《简介中华文明的脉络和非遗保护》专题讲座。

    黎威先生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内江市作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编剧。先后荣获全国首届“书香之家”称号、全国首届文旅部先进个人称号。内江市学科带头人、内江市拔尖人才。作品获国家级、省市级奖励四十多次。

  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中华5000多年灿烂文明的实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拓展对中国文明史的认知,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辉煌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就必须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黎威在《简介中华文明的脉络和非遗保护》专题讲座中,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介绍了中华文明的脉络,并为大家解读《非遗保护法》,提高了听众对非遗保护重要意义的认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为建设新时代文化增添力量。

  
 

    12月2日,大千讲坛第110期,邀请内江市资深文物专家万立新先生作《内江文物漫谈》专题讲座。

    万立新先生,从事文博考古工作30多年,是资深文物专家,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任内江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物局)戏剧创研室副主任、中国汉画学会会员、四川省考古学会理事。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人类文明资源。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创新保护利用方式,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我们就能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让我们的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万立新在《内江文物漫谈》专题讲座中,以漫谈的形式,例举了众多的考古和文物修复的实例,生动、妙趣横生的讲述,提升了公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尤其是对内江地域历史文化认识了解。

  三期讲座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讲述方式,向听众传达了主讲人的观点,引起了听众的共鸣,讲座取得很大成功,受到听众欢迎,在线收看的听众近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