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信息正文
社区图书馆就能借还市图书馆的书
 
信息来源:内江市图书馆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16-07-05【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提要
  社区图书馆,开在居民家门口,是件大好事。沈阳市沈河区在全省先行一步,实现了城市社区图书馆全覆盖。
  与此同时,省、市、区图书馆也一改传统的静候,走进了社区,让书动起来。
  相比于公共图书馆的“大而杂”,我们看到,社区图书馆显然是“小而精”,他们可以根据辖区内居民的阅读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图书并进行筛选分类,有了亲和力,也形成了吸引力。
  如此下去,公众的阅读热情不愁不被唤醒。

  词条

  社区图书馆
  建立在社区内,满足社区居民的阅读需要,并向社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的社区文化中心,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

  社区居民可在任意社区图书馆借阅沈阳市图书馆和沈河区图书馆的图书,也可以在任意社区图书馆归还所有从区、市图书馆借阅的图书

  引子

  6月29日,沈阳市沈河区雨坛社区办公楼内,社区图书分馆和电子阅览室不时有人进进出出。
  正在还书的刘女士对记者说,平时很喜欢看书,但一想到去区图书馆还得专门找时间,工作太忙就不去了。“现在好了,社区有了图书馆,从市图书馆借的书可以在小区里还,在小区也能借到市图书馆的书,特别方便。”
  记者了解到,两年间,沈河区投入1500多万元,在全区15个街道111个社区建立了社区图书分馆和电子阅览室,图书分馆的平均面积45平方米,平均藏书4732册。
  沈河区图书馆馆长孙雅洁告诉记者,这些社区图书分馆的中心馆就是沈河区图书馆。2015年年底,“通借通还”系统正式启动,中心馆与分馆的数据录入全部完成。今年,社区分馆与中心馆实现了网上图书的通借通还。
  “先办理一张免费借书卡,借阅图书后,可在区内任意一家图书馆及分馆还书。同时,还能查询和调阅任意一家图书馆内您想借阅的图书。”孙雅洁说。

  变“哪借哪还”为“通借通还”
  社区图书馆与区、市图书馆联网

  “各社区图书分馆都与区图书馆直接联网,从大南街道多福社区借阅的书籍,看完以后,居民如果顺路,可以到青年社区归还。”孙雅洁说,“今年,沈阳市图书馆又与我们区图书馆实现了图书资源共享、通借通还。市图书馆还专门配置了物流车,每天在区、市图书馆之间往返。这样,从社区到全区再到全市,整个图书资源都流动起来了。”
  记者发现,这一流动所带来的能量是惊人的。
  原来,每个社区图书分馆平均只有4000多册书,流动起来之后,上百个分馆就会有40多万册书在区域内共享。加之市(区)公共图书馆的400多万册图书,沈河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用全市大部分图书资源。
  “我们社区图书分馆有藏书8500册,其中6000册是区图书馆给配置的,另外还有不少居民捐赠的图书。我们与区、市图书馆都联了网,能借他们的书,以前来这里的人不多,现在人可多了。”雨坛社区书记董培玉告诉记者。
  一位正在找书的中年男士对记者说:“来看书的,中老年多,他们喜欢看养花、种草、中医方面的书籍。一到假期时,电子阅览室就特别火,学生多了。”
  在电子阅览室的一台电脑前,小伙子刘明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电子书。“由于与区、市图书馆联网,在这儿能免费看到10万册电子书呢,我没事总来看。”
  “区图书馆采购书籍之前,还征询过我们的意见。我们反馈说,社区居民大多对历史、保健、菜谱、少儿方面的书籍比较感兴趣,所以区图书馆在采购书籍时,重点向这些方面倾斜。现在,看书和外借图书的人越来越多了。原来一天不到10个人,现在每天都在20人以上。”董培玉说。
  沈河区风雨坛街道青年社区老年人多,希望通过读书看报了解天下大事,掌握生活保健知识。为此,青年社区图书分馆在图书和报刊结构上,充分考虑老人喜欢看报和杂志的习惯,增加了报纸和期刊的种类,每周由社区提供最新的期刊并及时更新。目前,青年社区图书分馆拥有报纸8种、期刊5种。
  记者调查发现,这个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也比较多,子女大多是小学生。针对这种情况,青年社区图书分馆从区图书馆申请了300余册小学生爱读的儿童文学、历史故事、科普读物,以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
  “现在面向孩子的书,都挺贵的,我们打工挣俩钱不容易。一方面希望孩子能看到更多的书,得到更好的教育;另一方面,拿出钱给孩子买较贵的课外读物,也不轻松。这下好了,我们提出要求,他们很认真地反映到中心馆那里,中心馆一倾斜,问题就解决了。”租住在青年社区的外来打工人员张喜贵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孙雅洁告诉记者,沈河区的111个图书分馆现在都有电子阅览室,7000多种电子期刊、报纸和电子图书,可在任意社区电子阅览室的电脑前阅读。

  变“等读者上门”为“走出去送上门”“流动图书馆”进社区

  两年前的4月16日,省图书馆首班“流动图书馆”开进了沈河区朱剪炉街道办事处府北社区,在新华科技大厦前开展了“书香飘万家”服务直通车活动,为驻厦企业职工、农民工提供免费阅览书籍、借阅图书、查找文献数字资源等服务活动。这种崭新的服务模式一改过去传统的“等读者上门”为“走出去、送上门”的形式,延伸了图书馆服务范围,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百姓真正尝到“文化惠民”的实惠。
  这是沈河区图书馆与省图书馆合作开创的新模式,名为“流动图书馆”。它定期开到居民小区门口,现场办理借书还书服务。运行两年来,“流动图书馆”已成为沈河区一道美丽的流动风景线。
  目前,辽宁省图书馆有3台流动图书车。其中的两台在沈阳全市范围内定点流动,一台专门与沈河区合作,在沈河区范围内定点流动。
  记者看到,“流动图书馆”车体长约10米,车厢内部配备电脑工作台、饮水机和视频播放设备,车厢两侧分别为5层书架,摆满了各类图书和刊物,车厢的前、中和后部分别有4张小书桌和10把椅子,车内有空调。据介绍,一台流动图书馆可藏书5000余册,市民可以在流动图书馆里舒服地翻阅自己喜欢的书刊,也可以现场办理借书证(卡),把书拿回家去看。已办理借书卡的读者,可以实现省图和“流动图书馆”的通借通还,也可以根据省图公布的定期流动服务点就近还书。
  5月4日上午9时,省图书馆流动图书车驶入阳光社区,迎来40多位读者。“社区图书馆的藏书毕竟有限,流动图书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们就近阅读的需求。”阳光社区居民刘大明说。
  6月20日,省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来到丰乐街道和泰社区,吸引了不少居民。几位结束高考的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看的书籍内容,还不时地分享着其中的乐趣。流动图书车里干净整洁,空调的温度适宜,让看书的人很舒服。
  陪孩子来借书的刘晓梅对记者说,平时没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和书店,这下可真方便了,省时又省钱。
  沈河区文体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流动图书馆”目前深受群众欢迎,自推出后,前来打听何时进到他们社区的人很多。现在一般都是提前排好各月份流动图书馆的服务时间和地点,再进行告知。下一步,他们还计划把流动图书馆开进机关、企业、部队、学校。

  记者感言

  让百姓看书省事儿
  图书馆得想招

  公共图书馆被称为“无墙的大学”,是人们获取信息、汲取知识的重要场所。电子阅读日渐普及,许多大城市的实体图书馆利用率下降,图书馆建设应该如何变革,政府应该怎样面对,公众又该如何选择?
  沈河区图书馆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主动服务,走进社区,走近居民,传统图书馆的面孔变得亲民了,自然也受到了欢迎,图书馆鼓励、动员和引导全民阅读工作也自然好做了。
  沈河区的经验说明,图书馆需要转变传统的服务观念,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扩大服务范围,延伸服务触角,成为“不只是放置图书的馆”,进而发挥更大的社会服务功能。
  当然,图书馆供给侧发力,单单靠图书馆找社区是很难的。沈河区之所以能做好,是因为有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只有把社区图书馆建成一个文明、共享、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书香满城的城市文化才可以历久弥新。只有让散发着书香的实体图书流动起来,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方便百姓阅读,充分显示图书馆的存在价值。

来源:辽宁日报